close

W-frontview.jpg  

這是三年前的事了.

     為了幫小朋友參加的音樂發表會拍照, 我買了生平第一支 Nikon 原廠的閃燈, 在網路上做功課時, 正好看到有人自製跳燈罩, 於是自己也研究了一下, 想要做出屬於自己的跳燈罩.

     跳燈罩的材料, 基本條件就是要白色, 有點硬度, 但又要容易裁切, 網路上大家的創意很多, 從各類紙張, 塑膠片到養樂多罐都有, 我想了一下, 選用了書局可以買的到的西卡紙, 夠白夠硬, 便宜又方便取得, 用壞了隨時可換新.

     下一步就是要決定跳燈罩的樣子, 先大概將西卡紙加工一下, 貼出一個基本弧形, 找一個夠暗的房間, 利用鏡子自拍; 在自拍的過程中, 首先要找出適合的曝光度, 基本上就是用M (全手動)模式, 經過好幾次的試行錯誤, 找出正好可以在跳燈罩上顯出光影的適當強度.

W-toostrong.jpg  

( 完全不行)

W-lower.jpg  

( 還是太亮, 無法顯現不出不同投射角度的光影差異)

W-60.jpg 

 ( 曝光量終於對了, 這是60度角的投影圖)

     基本上SB-400 算是Nikon 最低階的閃燈, 角度也只有 0,60,75,90 度可選, 既然都說是打跳燈了, 那就不會是零度, 所以要試 60,75,90 三個角度. 發現60度跟75度的"有效強光區"面積太大, 如果選用這兩個角度, 做出來的跳燈罩會比一張A4紙還大…… 能看嗎 ? 所以當然只能用90度了.

W-75.jpg  ( 75度角)

W-90.jpg  (90度的光影區算是最順眼的)

     之後就是拿著鉛筆跟剪刀, 重覆幾次劃光影弧線, 試拍, 裁切的動作, 慢慢將原本方正的粗胚, 修出適合的樣子. 用90度打跳燈, 光影的基本形狀大概就是像一面攤開的摺扇, 算是很醜, 所以稍微犧牲一些效率, 多取一些美學的分數, 最後將它修成一個白色大貝殼, 感覺順眼多了.

      家裡的小朋友一路看老爸不知在變啥碗糕, 一聽到說要試拍, 欣然答應當麻豆.

W-direct.jpg  

( 零度直接閃燈, 臉色蒼白)

W-up.jpg  

( 不用跳燈罩, 直接90度打天花板, 效果好一些, 但這招在天花板很高的大空間, 效率會大打折扣 )

W-good.jpg  

( 用90度打跳燈罩, 等於是使用一個大面積的柔光閃燈, 當然拍出來的感覺也就截然不同囉 ! )

後記說明 :
1. 罩子的固定方法很簡單, 就是在燈罩下挖兩個小洞, 記得貼透明膠帶強化一下, 然後穿一條粗橡皮筋, 拉過鏡頭下固定, 清爽簡單的”快拆系統”, 身為設備工程師, 這點小東西是一定要想出來的啦 !

W-Fixed.jpg  
2. 另一方面就是遺憾的部份, 當你使用跳燈罩, 用90度向上打燈時, 雖然得到較柔的光線, 但相對的也犧牲掉部份閃燈的效能; 也就是說, 在我做好跳燈罩之後, 終於體會到網友說的, SB-400不夠力, 早知就買SB-600 or 800, 但那樣跳燈罩的形狀又會不一樣, 哇哩咧.... ><........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b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