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唸書的時候, 有時候考試的範圍太廣或太難, 老師會說 Open Book, 可以帶書進場考試, 通常這個時候, 認真的跟打混的學生, 心中的感覺就會大不相同.
認真的學生會覺得高興, 他們平常就用功, Open Book 像是如虎添翼, 他們只要輕鬆翻一下書, 馬上就可以找到解法; 但是像我這種不愛唸書的, 一想到是Open Book, 那表示題目會很難, 除非唸的夠熟, 熟到某一個程度, 否則帶再多書進場, 到時候也翻不到答案, 一想到這點, 就會認為Open Book不公平, 最好是題目超難, 又不能Open Book, 這樣有唸書跟沒唸書都考很低, 老師最後就會平均拉分數, 自己就有機會及格. 想想唸書的那幾年, 最肚爛的事之一, 應該就是Open Book吧 !
鐵人賽也有 Open Book; 去年七月比完統一盃, 開始準備下一場的台東超鐵賽時, Jason 建議我買休息把來練習, 我第一個反應是, 想要光明正大地比賽, 不想用取巧的行為........ 根據比賽的規定, 某些比賽可以用休息把, 也可以輪車, 有人會認為用休息把或是輪車都是取巧的作弊行為, 勝之不武, 但仔細想想, 這不就跟我過去認為, 可以帶書進場Open Book 的考試是不公平的一樣. 既然比賽規則都說可以用休息把, 就好像是考前早早就宣佈Open Book一樣, 是自己不好好練 ( 唸 ), 抱怨這個規定實在有點說不過去.
騎車的道理, 爬坡的時候, 速度不快, 力氣主要是花在對抗地心引力, 向上作功, 所以減輕重量(體重+車重)很有關係, 但鐵人賽的賽道通常坡度不大, 有的話也是緩坡, 在這種情況下, 風阻就成了最大的敵人; 休息把跟輪車的原理一樣, 都是利用降低風阻的方法讓自己省力. 輪車是靠前面的人幫你擋風, 休息把則是降低自己的阻風面積, 自己幫自己省力.
就像環法賽的選手面對禁藥的掙扎, 我後來還是受不了 " 可能會有好成績 " 的誘惑, 去年八月, 利用換新戰駒的時候, 偷偷加碼添購了休息把. 經過幾次的練習, 很明顯地發現, 過去熟悉的練車路段, 只要趴下休息把, 花一樣的力氣, 速度明顯增快; 幾個月來的使用經驗, 發現休息把的學問不小, 除了需要學習新的操控技巧, 背部跟頸部的肌肉也要更強化一些, 並不是原先想的 "買來裝上去" 這麼單純; 去年台東的超鐵賽, 騎車項目的排名進步了一大截, 更讓我覺得有聽Jason 的建議, 採用休息把是正確的選擇.
利用難得的好天氣, 將自己的騎車姿勢研究了一下, 從照片可以明顯地看到三個把位的差異, 握下把時當然背肌會比握上把辛苦, 但踩起來也省力許多; 鐵人賽時, 剛游完自由式上岸, 上半身肌肉亟需休息, 在騎車項目的時候, 不論是握下把還是上把, 都要將手打直, 撐住整個上半身重量, 如果可以讓自己有機會趴在休息把上, 直接用上臂撐住身體的重量, 不花多餘的氣力又省下風阻, 那也許會意外賺到一面獎牌也說不定哩 !
老師都宣佈OPEN BOOK 了, 是你自己堅持不帶書進考場的, 不是嗎 ?
後記一 : 一般的自行車賽通常是不能用休息把的, 如果主要目標是鎖定三鐵賽, 我想休息把的練習量應該要跟騎車的練習量等化, 因為肌肉要強化是很慢的, 用休息把需要更強的背部跟頸部的肌肉, 光是賽前練習個幾次就上場, 只會像我去年那樣, 騎到背疼脖子痠還外加屁股痛, 雖然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 但付出的代價也相當慘痛.
後記二 : 三鐵車的立管角度比公路車垂直一些些, 如果你騎的是公路車, 不是三鐵車, 加裝休息把時, 可以將座墊稍微前移, 腳的踩踏角度會正確些, 還有座墊的角度也要前傾一些, 降低會陰的壓力, 才可以騎比較久; 天底下的事有一好就沒兩好, 用休息把騎車, 操控比較不靈活, 心理壓力會比較大, 怕路面的坑洞, 交通的變化, 或是路邊突然有東西衝出來, 會反應不及; 我相信使用休息把時, 犁田的機率會比使用正常把位會高出一些些.